找到相关内容1178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。  “理入”是藉教悟宗,以理导行,从三慧来说,是由而引发修证。“行入”是相对于理入而言的,是指已经透过了语言文字关,不依于文,但依于义,而能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,躬行实践,亲身证悟。初学者,若能...定为传人,为东土二代祖师。时有弟子道副师所说,随即对曰:“如我所见,不执文字,不离文字,而为道用。”师曰:“汝得吾皮。”又有尼僧弟子总持曰:“我今所解,如庆喜见阿閦佛国,一见更不再见。”师曰:“汝得吾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
  • 菩萨罗汉证圆通

    万目。八万四千清净宝目。或慈或威。或定或慧。救护众生。得大自在。  二者。由我。脱出六尘。如声度垣。不能为碍。故我妙能现一一形。诵一一咒。其形其咒。能以无畏施诸众生。是故十方微尘国土。皆名我为...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 知根杂乱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 心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5863450.html
  • 大乘与小乘

    共历五十二位而证佛果,这五十二  位是: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及等妙二觉。  一个凡夫由初发心行菩萨道,受持菩萨净戒、修习禅观培养定心,菩萨经藏培  植慧根,以一切法无我起观,常护身口意业...有不同,或称声乘及辟支佛  乘,或称二乘,小乘的提法有时专指声乘,有时则是把声乘与辟支佛乘二乘合为一,  统称小乘。在《大般涅槃经·圣行品》中,佛陀开示道:“善男子,是诸大众复有二种,  一者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2763537.html
  •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

    三个步骤,佛学研究应为前两个步骤——,这是每个学佛人的必由之路,不可缺少。换言之,学佛以为开端,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研究,明了佛法之精要所在,然后通过实践(修行)去印证研究的成果,最后真正...二,其一由信而入,然后便是解、行和证;另一类众生则由学习理解()佛法而起信修证。由信入佛法大海直截了当,固然是好,但易迷、易退。换句话说,由信而入,入门容易持久难;由理而入,入门难,而一旦进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264347.html
  • 尕藏加: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2

    第五祖是著名的八思巴(1235—1280年),本名叫洛哲坚赞。他是萨迦班智达的侄子,也是一位精通各种宗教知识的高僧。正如《西藏王臣记》记载:“幼而颖悟,长博,学富五明,淹贯三藏”。萨迦班智达去世后,...。用细微可自之念诵声,数其出入息,自1、2、3至开始数至21,600数,此数正好是一昼夜呼吸的数目。”  数息就是专心数呼吸次数,一呼二吸为一息,每一呼一吸为一次。初学者每天以四座为限,第一座仅数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1764690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2)

    广大耳。正定差别世出世间各有多种,兹不广述。  正慧 正慧者,依正教理修习观察诸法因果性相,于诸境界无有迷惑,简择为性。对治恶见,断诸烦恼,菩提涅槃果依为业。简谓简别,择谓拣择,慧观诸法简别是非...由正愿故,邪欲不生,复于所愿发勤精进。故说对治邪欲勤依为业。  正忍 正忍者,依正教理证力,于实德能深生印持,善解为性。对治邪解,净信所依为业。忍谓认可,于决定境不起犹豫。此忍依教理证力,思修起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864815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4)

    依心所起。是故经言,三界唯心。由不觉故,执为实有,爱著缠缚。由是生死相续不绝。由修正行修习,成胜智慧,便从彼觉。既得觉已,彼相境界及诸习气便从自心而悉断灭。杂染断故,苦果不生。由是涅槃,法界清净。...。此言慧者,谓所成慧。由思慧善抉择已,乃能安住所缘善修止观,由修止观乃得正定,复由正定引发慧生。就修慧说,是故加行见修道摄。就思慧言,则正资粮道摄也。慧有多种,非此所说。 (案无漏慧望后圣道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964817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4)

    恒处梦中。彼诸境界,业生烦恼一切杂染,但随心现依心所起。是故经言,三界唯心。由不觉故,执为实有,爱著缠缚。由是生死相续不绝。由修正行修习,成胜智慧,便从彼觉。既得觉已,彼相境界及诸习气便从自心而...资粮道摄。曰,恶,是何言。所谓慧由定得,谓修所成慧。此言慧者,谓所成慧。由思慧善抉择己,乃能安住所缘善修止观,由修止观乃得正定,复由正定引发慧生。就修慧说,是故加行见修道摄。就思慧言,则正资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964968.html
  • 宗喀巴《现观庄严论金鬘疏》“教授修行及诸谛”释义

    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合论》(简称《般若经合论》)写成的。  宗喀巴十七岁那年开始听习《现观论》,经过多年的、辩论、讲说和四载的阅藏之后,二十九岁那年开始撰写《金鬘疏》,历时两年才完成这部厚达354叶(铅印...“教授修行”这一细目所赅摄的《大品般若经》文中,明显呈现出“三乘圣者皆能现观法无我”的应成中观思想,而不是“声圣者只能证悟人无我,独觉圣者只能证悟粗分法无我”的瑜伽行中观思想。这似乎透露了:弥勒调和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46500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

    厚报,表达了对世俗孝道的认同和赞许。道世又特别指出,出家后精进于佛法的修行,最后证得解脱的佛果,才能报答父母的恩德。因为得到佛果后,自己方有能力帮助父母及无数的众生从轮回苦海中解脱,这才是真正的...至化其亲者,虽为孝养,犹为不孝。总之,如能使父母法得戒,修习三昧,成就无上智慧,最后获得解脱,这才是佛教徒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,是真正的孝行。所以,强调精神救渡乃是佛教孝道的根本。  《牟子理惑论》是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2365212.html